欢迎访问浙江在线  今天是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运用故事引导法,激发孩子共鸣,提高战胜拖延和自主学习的执行力



从本章节起,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进入高效执行的阶段。无论计划多么完美,如果最后没能得到执行,那这样的计划就等于无效。因此,执行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可以说时间管理的成败在此一举。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想要激发孩子参与计划学习的热情,我们不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
讲故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故事性的。这种故事可能并不真实,或者存在虚构成分,但是可读性很强,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另外一种是真实的新闻或案例。它们适合放在第一类故事之后讲解,即利用社会上的新闻或者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最好给出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引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去主动思考,提高其参与的兴趣。比如下面这个小故事:
一群老鼠召开紧急会议,议题是针对近期频繁被猫袭击事件研究出一个应对策略。
一只被认为最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每次行动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就可以及时察觉到它的行踪,并及时脱险了。
大家一听,纷纷表示赞同。“这个主意太棒了!”“这下我们再也不要担心了!”
突然在鼠群中有一只老鼠问道:“那谁去给猫挂铃铛呢?”
会议室突然陷入沉默,老鼠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完美宏大的计划都是空谈,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帮孩子制定一份完美的学习计划,还需要帮助孩子打造高效的执行力。
以上面那个故事为例,家长在给出引子之后,可以先向孩子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主动进行思考,例如:

● 老鼠想出的点子,可行性如何?
● 你觉得老鼠的这个计划能否被执行?该被谁执行?
● 这个计划的成功率如何?
● ……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