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新社19日报道,希腊Skai电视台称,此前在希腊议会出镜的那名乌克兰极右翼军事组织“亚速营”武装人员米哈伊尔已经在战斗中被打死。
报道截图
希腊Skai电视台报道称,“根据所掌握的消息,这名‘亚速营’武装人员在马里乌波尔的战斗中被打死。”不过,该电视台并未具体说明这则消息的来源。《希腊城市时报》援引Skai电视台的报道称,米哈伊尔是马里乌波尔“亚速营”的副指挥官,据称他是在亚速钢铁厂附近的一场战斗中死亡的。但也有希腊媒体指出,没有人确切知道米哈伊尔的情况,也没有可以确认他死亡的证据。
当地时间4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视频方式向希腊议会发表演讲,期间谈及被俄军围困的城市马里乌波尔,称那里有大型希腊社区,呼吁希腊政府提供帮助。随后,泽连斯基播放了一段视频,两名乌克兰武装人员现身,其中一人自称是“亚速营”成员。
这位名叫米哈伊尔的男子表示自己是“希腊后裔”,祖父曾在二战中与纳粹作战,“我出生在马里乌波尔。现在,我通过‘亚速营’参与保卫乌克兰。马里乌波尔有希腊人,我们请求你们提供帮助”。
“亚速营”成员在演讲视频中出镜引发了希腊反对党的强烈不满。希腊激进左翼联盟主席齐普拉斯(Alexis Tsipras)称,让新纳粹组织“亚速营”的成员在希腊议会中演讲,这是一种“挑衅”,“我们当然要与乌克兰人民团结一致,但纳粹分子在议会没有发言权”。
希腊政府随后表示,让来自“亚速营”的纳粹分子出现在希腊议会面前是“错误的”,但认为利用这一错误来“为俄罗斯的入侵辩护”是令人愤慨的。
延伸阅读
“亚速营”的最后盘踞点 俄军为何迟迟拿不下?
马里乌波尔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乌克兰城市,如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乌外长库列巴17日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向俄罗斯喊话称,马里乌波尔可能是一条谈判“红线”,俄罗斯一旦越过后,和俄方的本来就很困难的谈判趋于结束。
俄军不为所动,18日已经恢复了对该城的乌军关键据点——亚速钢铁厂的攻击。这里也是乌军“亚速营”盘踞的最后老巢。
外界奇怪的是,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开始,俄军就对马里乌波尔发动了攻击,但这都快两个月了,俄军动用了从战略轰炸机到大口径炮击炮在内的各种武器,却依然没能拿下这座城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俄军进展如此缓慢?
不妨先回顾一下“马里乌波尔围城战”的经过。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天,这座曾拥有40万人口的城市就陷入战火。乌克兰方面称,当天该城遭到俄军火炮袭击,造成数十名平民受伤。随后还有传闻称,俄海军陆战队在黑海舰队掩护下,在马里乌波尔附近的亚速海海岸实施了两栖登陆;俄陆军先遣小部队一度也靠近该城,但遭乌军击退。
资料图
但俄乌冲突初期,俄军总兵力相对不多,还要在多条战线上“全面开花”,结果没能在马里乌波尔方向形成兵力优势,只能采取包围战术。乌克兰方面表示,俄军和乌东民兵武装于3月2日彻底封锁了这座城市,之后断断续续地发动进攻。
直到3月中旬,俄军才调整部署,将增援的车臣部队投入到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此后俄军进展稳步推进。4月初,马里乌波尔中部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战斗重心转至马里乌波尔港口和南部的亚速钢铁厂。4月10日,俄军宣称马里乌波尔港口已经被占领,但乌克兰方面宣称,驻防港区的乌军第36旅一部成功突围,与驻守在亚速钢铁厂的“亚速营”会合。
亚速钢铁厂 资料图
此后亚速钢铁厂就成为乌军的最后也是最坚固的堡垒,尽管俄军动用了各种武器,却迟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老司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与现代城市巷战难度过大有关。城市中高楼林立,这些建筑成为防御方的天然碉堡。城市内的直视距离近,重型火炮的射程优势很难发挥。而且防御方通常会修建大量的地下通道、交通壕,利用己方熟悉地形的优势进行抗击。
别说是装备相对落后的俄军,美军当初在伊拉克对付缺乏正规化训练的反美武装时,也为卷入城市巷战而头疼,甚至专门修建了特殊的训练营地进行强化训练。
俄军事专家德米特里·普洛特尼科夫表示,俄军对马里乌波尔的进攻不力,很大程度是因为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都没有城市巷战的经验。即使拥有叙利亚作战经验的俄军官也承认马里乌波尔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叙利亚,虽然建筑物很密集,但房屋的层数要低得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巷战前准备进攻比防御本身需要更多时间。在马里乌波尔当打算夺取大楼时,首先需要进行彻底的侦察,然后再逐楼争夺,这是城市战最困难和最需要时间的战斗,注定要花费大量时间。
俄乌冲突 资料图
其次,俄军不仅缺乏专业训练,也缺乏城市巷战的专业化装备。例如此次俄乌冲突中,俄方不少坦克在城市内遭伏击毁坏,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步兵和坦克协同欠佳,有时甚至是坦克孤军深入。坦克不是为了城市攻坚而研制的。受火炮俯仰角的限制,坦克无法打击较高层的建筑或位于地下室的火力点,同时坦克侧方、后方、上方的防护很薄弱,如果在巷战中遭遇攻击,坦克往往有劲使不出。
另外,俄军对于应对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微小型无人机,甚至是消费级无人机也缺乏准备。它们被大量用于侦察监视、激光照射引导、火炮校射等。由于成本非常低,它们可以让空中情报支援普及到小分队。这种微小型无人机并非无法反制,世界多国都有基于各种机理的反无人机系统。但这次俄乌冲突表明,关键是如何探测、发现并且反制可能随时出现在任何角落的微型无人机。
第三,乌方的抵抗意志坚决。马里乌波尔城内的守卫主力是“亚速营”,他们常年作战,经验相对丰富,反抗意志要强于乌克兰正规军,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而“亚速营”驻守的亚速钢铁厂是乌克兰最古老的黑色冶金厂,成立于1933年,整个厂区面积近11平方公里。苏联时代,这里建有41个车间和80个大型厂房。如今所有这些设施都被乌军改造成防御工事、指挥部、仓库和军营。其中部分混凝土掩体厚达3-4米,“常规打击不起作用”。顿涅茨克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还透露,亚速钢铁厂的地面之下还有多达6层的地下设施,乌军依靠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西方观察家认为,除非使用化学武器,否则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彻底清理躲藏在地下工事里的乌军。
此外,乌克兰军队背后肯定有北约部队的情报支援,俄军不仅仅是和乌克兰打热战,还要和北约打情报战、信息战。
不过俄军也总结出“马里乌波尔围城战”的成功经验——及时切断了它们与外部的人员和物资补给通道。俄军事专家德米特里·博尔滕科夫表示,即使俄军不发起激烈的进攻,但由于对手每小时都在消耗弹药,却因为外援补给中断,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乌克兰士兵用完了手榴弹,这是城市战斗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没有更多的食物、弹药和反坦克武器可以补充。这注定了他们的结局。”